近期,我国多地遭遇持续强降雨天气,甚至部分地区遭受洪涝灾害;尤其是入夏之后,高温、高湿条件下的饮食安全值得特别关注,现做以下提示。 提示一:保证食品原料安全和加工用水卫生 洪涝灾害可能导致食品供应链各个环节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如,农作物霉变、牲畜疫病或死亡等,水和食物可能被致病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各种有毒有害化学物(农药、兽药、鼠药、化工废物、重金属等)污染,食用这些食物后将影响人体健康,可能引发腹泻、痢疾等,甚至传染性疾病流行。 1.不直接饮用未经任何处理的地表水、雨水、洪水。 2.如供水系统受到洪水影响,在重新使用前应确保使用的水源安全无污染,必要时应进行水质检测。 3.不用洪水洗餐具和冲洗食物。 4.不随意捡拾洪灾水域漂浮物,或洪水冲刷地面后留下的动物尸体或野生植物,包括野菜和野果等。 提示二:良好卫生习惯,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 1.饭前便后、接触过洪水后要洗手。 2.切配的刀、板和盛装熟食的容器,在使用前要清洗干净,并用滚开的水或蒸煮等方式消毒杀菌。 3.洪涝灾害过后,要及时清除室内外淤泥、垃圾、积水,防止蚊蝇滋生,保证环境清洁卫生。 4.要及时对食品生产加工的设备、设施、用具和内外环境进行彻底清洁、消毒,避免二次污染。 5.提倡文明用餐,使用公勺公筷。减少食品浪费。 提示三:食物要烧熟煮透并合理储存 1.食物应注意低温、防尘、防蝇虫、防鼠和隔水防潮。如发现食材变味、发黏、发霉等,应及时处理,不要食用。 2.烧熟煮透:食物要烧熟煮透,生熟分开存放,少吃冷荤类菜肴,不吃生的动物性食品。洪涝期间,食物不易保存,特别是受灾群众聚集地或参与救灾人员的食堂,要按需加工食物。尽量不要食用剩饭剩菜。如不可避免剩饭剩菜,应及时分类冷藏保存,再次食用时务必彻底加热。 3.均衡饮食:伏天人体大量出汗,胃肠道蠕动减弱,消化功能减退,易出现食欲不振、厌食等。要注意科学饮食,荤素搭配、蔬果兼顾,特别要保证孕妇、少年儿童及老年人的营养摄入。此外,要关注身体健康状况,如有不适须及时就医。 文/刘秀梅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食品安全首席专家、研究员 史贤明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安全与标准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马冠生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 责编:李然 ]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邀请注册|圆梦网
( 湘ICP备13010336号-1 )
GMT+8, 2025-5-26 11:22 , Processed in 0.04513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