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5日电(记者 岳巍)2014年2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星期六新闻”节目主持人谢尔盖·布里廖夫专访时表示,中国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现在该啃“硬骨头”了。
在此之前,2013年11月9日到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决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当年12月30日,由习近平任组长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正式亮相,改革进入实质攻坚阶段。
正如习近平在深改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的那样,“随着改革不断推进,对利益关系的触及将越来越深,对此也要有足够思想准备。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
从那天起,深改组已经走过了1000多个日夜。27次会议,162份文件,是这个国内最高级别办事机构交出的成绩单,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啃下的“硬骨头”。
1000多天前,也许你还在为证明“我妈是我妈”而四处奔波,也曾对“患者等到哭”的就医经历感到失望……如今,许多类似这样奇葩的事情已减少很多。下面,就让中国青年网记者带你回顾这1000多天,渐成历史的六句话。这些现象虽然都是你我生活中遇到的极小的事情,但在深改组看来,却是增强人民在改革进程中获得感的大事。正是这一点一滴获得感的积累,创造了如今中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成就,奠定了未来中国继续深化改革的基础。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改革正未有穷期,不待扬鞭自奋蹄。
“谁能证明,我妈是我妈”
“‘你妈是你妈’,这怎么证明呢?简直是笑话!”
2015年5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讨论确定进一步简政放权时,用这个例子痛斥某些政府办事机构在老百姓办事时设置的这些荒唐的“障碍”。
就在当年的12月9日举行的深改组第十九次会议上,《国务院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编制试点方案》审议通过。
会议明确指出,要把约束和规范权力、服务人民作为试点工作的出发点,把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能够很快显现效果的重点领域或权责事项摆在优先位置,着力解决权力运行中的突出问题。
关于简政放权,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过如何约束政府行为。他表示,“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该放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坚决克服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现象”。
当简政放权已经成为政府常态化思路时,一些小事情便开始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2016年10月1日,“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据推算,这样的政策平均可为每家企业节省办证时间约20个工作日,最大限度地激发着市场的活力。
“生在长在你土地,我却不算你的人”
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无户口人员,也就是俗称的黑户人员大约为1300多万。虽然相关部门曾三令五申禁止将计划生育政策与户口、入学、就业等情况挂钩,但现实情况却让人屡屡唏嘘。不少网友谈及此事时不禁感慨,“生在长在你土地,我却不算你的人”。
而随着深改组在第十九次会议上,正式将“计划生育政策与户籍登记政策脱钩”纳入顶层制度设计之中,一项关乎1300余万人的改革打通了“最后一公里路”。
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方面,深改组极其重视。早在2014年6月6日,深改组第三次会议上,《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的出台就为户籍制度改革按下了启动键。
2015年8月18日,深改组第十五次会议上,《关于建立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制度的意见》又为改革推进按下了“加速键”。
正是从这份文件下发后的第二天,公安部决定率先在天津与河南、江苏与安徽、浙江与江西、重庆与四川、湖北与湖南10省市开展异地办理身份证业务试点工作。
今年9月20日起,北京全面启动异地身份证业务,受理对象将在原有基础上,扩大至26省份,极大惠及“北漂”。而据了解,2017年7月该业务将在全国范围内普及。
“经费管太严,报销等半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席卷中国。作为“创新大军”中的主力部队,科研人员的热情高涨。
但是,原有的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模式却对他们在工作中的获得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曾有科研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费的管理太严、太死,报销流程复杂时间长。
如何破局?深改组在思考。
2014年9月29日,广大科技工作者将目光锁定深改组第五次会议审议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和科技创新规律,构建新型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管理体系。
此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提到,“要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促进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以深化改革更好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性”。
《意见》的出台这无疑是为全国的科研人员放活一池春水,让莘莘科研人可以在更为宽松、有利于工作的政策环境下“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患者等到哭,医生忙到晕”
改革对接民众所需、民心所盼。在众多关乎民生的改革中,从来没有一项事业能够像医改那般如此受深改组的重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医改所面临的复杂程度也是空前巨大的。
曾有人用“患者等到哭,医生忙到晕”来描述就医难的现象,而这一切已经正在发生着意想不到的改变。
2015年4月1日,深改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通过,正式开启了深改组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刀的第一步。
会议强调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破除公立医院的逐利机制。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
这些表述无疑也成为了本轮医改的中心思路。而从2015年12月开始,深改组又在数月内连续召开五次会议研究审议医改,一时间掀起了深化医改的热潮。
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医保制度改革路径图出炉。
第二十一次会议听取福建省三明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汇报,深改组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为改革的可实施性增加砝码。
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儿童基本医疗服务格局初具蓝图。
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医疗卫生工作下移重心,分级诊疗思路愈发明显。
而在最近一次召开的第二十七次会议上,《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的审议通过,表明医药卫生体质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中国自古就有句俗语,“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反映了人民群众在封建司法面前的无力。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凭财力才能进行权益自我保护的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但由于机制不顺畅,去法院立案依旧不是易事。而因“求告无门”而导致的社会问题更是屡见不鲜。
在2015年4月1日的深改组第十一次会议之后,这种现象或将彻底成为历史。那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将原有的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坚决杜绝“有案不立、有诉不理、拖延立案、增设门槛”等现象。
同年5月,立案登记制度正式实施。在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推出了“一小时立案”、“十分钟分流”的制度,为当事人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服务。据官方数据统计,天津法院仅5月份立案就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4.8%,而就案件类型来讲,俗称“民告官”的行政案件增幅与去年同期相比更是增长了752.4%。
其实,司法体制改革所围绕的中心正是司法公正。2015年2月27日召开的深改组第十次会议上,《关于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的通过便意在为司法排除权力干扰。
而在2014年12月2日召开的深改组第七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试点方案》的通过更是为司法打破行政区划做出顶层设计。
“站在天安门,看不到毛爷爷”
近年来,“雾霾”正在成为严重的影响你我美好生活的“拦路虎”。网友们曾用“站在天安门,看不到毛爷爷”的话不断吐槽着一次次“雾霾”的出现。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4年11月份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期间以及2015年9月份“九三阅兵”期间,北京湛蓝的天空。网友们纷纷在网络上晒出照片,并给两次好天气冠以“APEC蓝”和“阅兵蓝”的名称。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两次活动期间,京津冀地区都启动了相应的空气质量保障措施,车辆限行、企业限产、工地停工……
换言之,这看似天公作美的巧合,背后却是经济发展向环境保护做妥协的问题实质。这两次好天气过后,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呼声愈发高涨。
2015年7月1日,深改组第十四次会议一口气通过了三份环保的文件:《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以及《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不难发现,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深改组祭出督察和追责的利器。会议指出,要把环境问题突出、重大环境事件频发、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不力的地方作为先期督察对象,同时要强化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的要求,对问题突出的地方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责任。
制度的生命在于落实。2016年7月23日,深改组第二十六次会议再次就有效开展环保督察和管理,减小地方阻力进行研究,审议通过了《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意见》明确保障了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的独立性、权威性、有效性,环保部门更是一改过去部门弱势、监督难的尴尬处境,俨然成为实力部门。伴随着部门地位的变化,曾经的吐槽也逐渐地离我们远去。
欢迎拨打中国青年网新闻热线010-57380651或发送新闻线索至邮箱youthpress@126.com;关注"细腰蜂"(ID:beeyouth)微信公众号,可直接对话记者,曝料线索;关注"学习者"(ID:youth_xuexi)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学习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