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共同富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从全局与战略高度认识和部署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和全体人民幸福的重大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准确把握现阶段对于共同富裕的要求,坚持系统观念的工作原则,多举措着手协同推进。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即关注共同富裕主题,探讨共同富裕实现的有效路径,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辛向阳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实现共同富裕进行了一以贯之的持续探索,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创造了人类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首先,中国共产党深刻阐明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鲜明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清醒地认识到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也是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的内在要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其次,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了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我们党明确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并对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进行了深刻阐述。在正确理念的引导下,不断解决了实现共同富裕所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事实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详情】 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夯实基础,不断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张红宇认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促进农民农村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着力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一是增加农业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增加农业收入。二是增加非农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到效率更高的领域和部门就业,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支持农民创新创业,加快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鼓励发展家政、养老、护理等生活性服务业和手工制作等特色产业,支持临时性、非全日制、季节性、弹性工作等形式的灵活就业。三是增加财产性收入。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完善盘活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改革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制度,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民收益。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四是保障转移性收入。完善对农民直接补贴政策,健全生产者补贴制度,在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基础上,探索建立普惠性农民补贴长效机制。加强农民生活兜底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要更加注重向低收入群体、脱贫地区和粮食主产区以及困难群众倾斜,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详情】 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张亮、王炳文表示,中等收入群体通常是指一个经济体中收入达到中等水平、生活较为宽裕的群体,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中坚力量,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人力资本基础。新发展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进程,要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抓住重点、精准施策,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目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持续扩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仍明显偏低。中等收入群体的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稳定增长,城镇家庭的转移性收入比例明显高于农村家庭,但经营性收入低于农村家庭。同时,经济增速的逐步放缓;劳动、土地、资本、技术和数据等要素流动不够顺畅,制约居民通过要素价值实现稳定增收;收入分配制度仍不完善,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占比较低;人力资本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的制度碎片化、待遇差异化等问题仍较为突出,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中等收入群体的巩固和扩大。针对这些问题,稳增长促就业是“扩中”的基础,调分配降负担是“扩中”的保障。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要在这两方面基础上,进一步聚焦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政策并提高政策实施的精准性,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详情】 实现共同富裕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重要作用。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余澳,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伟科指出,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重要载体、是公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保证着社会主义制度属性,掌握着国民经济命脉,在关键领域和关键行业中发挥着控制力和影响力作用。其不仅是重要的生产者,同时也是收入分配的重要参与者。国有企业在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担负着保障就业、提高劳动者收入和福利待遇水平等重要社会责任,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为政府进行再分配提供重要保障。同时,国有企业通过参加社会公益、救助扶贫、慈善捐赠等方式在第三次分配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不开国有企业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者收入待遇,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以及更加履行好社会责任等予以实现。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应当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第二,国有企业要不断发展生产力,为社会创造更多更优质财富。第三,要积极调整国有资本布局,引导激励民营企业发展、不断缩小区域与城乡差距。第四,国有企业要积极参与收入分配改革。第五,国有企业要深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详情】 (光明网记者 刘梦甜整理) [ 责编:李澍 ]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邀请注册|圆梦网
( 湘ICP备13010336号-1 )
GMT+8, 2025-5-23 02:22 , Processed in 0.08200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