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并提出8项要求。他强调,总结经验、坚定信心、扎实推进,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聚焦构建互利合作网络、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台,聚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以钉钉子精神抓下去,一步一步把“一带一路”建设推向前进,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中科院“一带一路” 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刘卫东分析,这是国家首次组织这么大规模的政府、企业和学界多方参与“一带一路”主题的座谈会,令人鼓舞,相信会极大地推动“一带一路”工作的开展。 对此,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董少鹏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一带一路’是国家战略,也是国家的开放战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是一个长期的进程,整个‘十三五’、‘十四五’,甚至‘十五五’期间,都是一个主线,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现在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工作,既急不得也等不得,总书记讲要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其中‘民心相通’这一点非常的重要,要通过一带一路的建设,唤醒过去曾经有过的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发展的非常平衡和完美的状态。” 冷战结束以后,“西方文明中心论”这样一种状态,在全球话语体系里边是很严重的,在西方文明中心论的影响下,不光是文明来源于西方,而且经济制度、政治制度、贸易制度等等,都是西方的最佳。在过去二十年期间,国际贸易的争夺,政治体制的博弈,甚至一些西方大国把它们的治理模式强加给发展中国家,这种事情屡屡发生。 董少鹏指出,一带一路是和谐、交融、互惠的,我们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让沿线的国家和地区,沿线的老百姓能够共享这些资源,共商建设贸易通道、贸易机制、文明互建、互相学习交流,让老百姓得实惠等这样一个机制。虽然一带一路是中国倡导的,但是参与和建设是沿线国家包括域外国家共同来建设的,要打造一个“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通过民心相通,构建“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话语体系,大家都认同我们有共同的利益。总书记也讲了,我们欢迎沿线国家包括域外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同时在“一带一路”战略上,大家共同出谋划策,共同商量怎么办,把利益共同体的共同利益平台搭建好。 “近期主要以中国为主,毕竟我们有一些资金优势、项目优势、产能优势,沿线国家中相当一部分国家基础设施薄弱,贸易需要多元化,这样会形成优势互补,或者说优势和劣势互补对接,这样一个发展的空间,在金融上通过一带一路的基金、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等,能够把金融的服务平台和机制搭建起来,同时一带一路合作安全也非常重要,需要各国增强信任,在安全机制上加强协商合作和构建相应的机制。”董少鹏说。(中国经济网记者 项佳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邀请注册|圆梦网
( 湘ICP备13010336号-1 )
GMT+8, 2025-7-8 08:05 , Processed in 0.04395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