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向秋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追思,家国永念。清明,不只是一个节气,更是一个时间节点,让人们归宗溯祖、慎终追远,祭奠先烈、先人、先贤,激荡家国情怀、传承血脉基因。 岁岁清明,今又清明。清明节前夕,一份对1521名受访者的问卷调查显示,78.0%的受访者今年清明节会祭扫革命先烈墓,56.5%的受访者会现场祭扫,75.5%受访者认为青少年可以从先烈身上继承坚定不屈、百折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牺牲的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硝烟已逝,功勋永存。祭奠革命先烈,了解革命先烈,感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敬献一束小白花,亦将感恩的心、思念的情永恒传递。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披荆斩棘、风雨兼程、接续奋斗,党与人民血肉相连、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伟大历史,铸就了伟大精神,实现了伟大飞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无论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背后有一群可歌可泣的英雄前辈。回望百年党史、祭奠英烈忠魂,弘扬英烈精神、牢记初心使命、汲取前行力量,正是清明的意义所在。 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充满艰险的百年,是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全民族抗战的同仇敌忾,渡江战役的横扫千军,抗美援朝的英勇无畏,抗洪抢险的勇往直前,抗疫斗争的逆行出征,脱贫攻坚的不畏艰难……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处处都有着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处处都有着舍我其谁的英风浩气。“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永远铭记和发扬。 英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是一个社会的价值引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涌现出无数舍生忘死、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他们或为理想艰难求索、艰苦奋斗,或为国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用热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他们是真正的中华民族脊梁。他们身上所展现的坚守信仰的忠心、以身许国的壮志、舍己为人的抉择、民族复兴的宏愿,树立了人生价值的标杆,构成了今日中华民族复兴路上的精神坐标。 清明,纪念英雄。最好的缅怀是传承,最好的纪念是明志。当前党史学习教育中的重要一课,就是要从英烈彪炳史册的功勋里,深刻认识到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铭记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付出的巨大牺牲、展现的巨大勇气、彰显的巨大力量,从中汲取丰厚滋养和智慧力量。争做真心英雄,勇当逐梦先锋,这是奋进新时代的号角。英雄前辈昂首开辟了历史,我们更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信仰的力量、担当的精神,以更加勇毅而沉稳的步伐迈向美好未来。(向秋)
[
责编:王营 ]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邀请注册|圆梦网
( 湘ICP备13010336号-1 )
GMT+8, 2025-7-19 08:22 , Processed in 0.04478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