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上帝粒子”被发现 质量之源谜底将解开
2015年7月4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该中心的两个强子对撞实验项目--ATLAS和CMS均发现一种新的粒子,具有和科学家们多年以来一直寻找的希格斯玻色子相一致的特性。数据的确定性为5西格玛,即理论物理界可以确认“发现”的水平。这一发现在科学界引起轰动。 希格斯玻色子是英国科学家彼得·希格斯在上世纪60年代的理论研究中预言存在的粒子,是物质的质量之源,其他粒子在希格斯玻色子构成的“海洋”中“游弋”,受其作用而产生惯性,最终才有了质量,为宇宙形成奠定基础。在物理学“标准模型”所预言的基本粒子中,希格斯玻色子是最后一种被证明存在的基本粒子,由于它极为重要又难以寻觅,曾有人开玩笑说它是“上帝诅咒的粒子”,后来常被称作“上帝粒子”。 位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耗资百亿美元,费时近20年,全世界80个国家7000多名科学家参与建设,其主要目标就是寻找“上帝粒子”存在的强有力证据。从科学意义上讲,发现“上帝粒子”比人类登上月球更重要。 美国《科学》杂志认为,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发现将“标准模型”拼图中的最后一块填充到位,虽然尚不清楚该发现未来将把粒子物理领域引向何处,但其对物理学界的重大影响不可否认。因此,它被该杂志列为2012年度最大科学突破。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邀请注册|圆梦网
( 湘ICP备13010336号-1 )
GMT+8, 2025-7-8 04:43 , Processed in 0.04487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