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圆梦网 首页 圆梦论坛 电子杂志 查看内容

李明:传统节日与核心价值观存在文化契合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0-01-23 14:19

2020-1-26 09:09| 发布者: zhqx| 查看: 528| 评论: 0

摘要: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传统节日、司法体制改革、公民道德建设、多功能大循环农业、脱贫攻坚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李明:传统节日与核心价值观存在文化契合】  郑州大学博士后、信阳师范学 ...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传统节日、司法体制改革、公民道德建设、多功能大循环农业、脱贫攻坚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李明:传统节日与核心价值观存在文化契合】

  郑州大学博士后、信阳师范学院副教授李明认为,春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内在的文化契合,在春节广泛开展民俗文化、文艺惠民、公益帮扶、文明新风等文化实践活动,有利于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需关注以下几点。一是以民俗文化守根。民俗文化所展示的价值内涵和独特魅力,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人民,也最能集聚人心、集聚情感、集聚力量。二是以文艺惠民铸魂。春节期间,人们跋涉千里与亲人相聚,享受团圆之乐,在放松身心、安顿精神之时,尤其需要以文艺的力量来营造繁荣、安定、欢庆、祥和的社会文化氛围,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三是以公益帮扶暖心。在亿万游子归家团圆的新春佳节,组织好各类公益帮扶活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是聚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四是以文明新风育人。春节是社会文明风尚的良好展示台,也是社会陈规陋习的集中爆发点。餐桌豪饮斗酒、公路抢车占道、景区乱扔垃圾、庙会踩踏文物、聚众参与赌博等,这些不和谐的音符与社会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必须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弘扬共筑美好生活的文明新风,用文明新风展示优良美德。

  摘编自《光明日报》

  【张甲天:回应人民群众对公正高效权威司法的新期待】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甲天指出,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我们应围绕这一目标,持续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回应人民群众对公正高效权威司法的新期待。一是加强案件源头治理。近年来,人民法院着力推动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促进从源头上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同时完善诉前调解与司法确认的衔接机制,建立由速裁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和调解员组成的速裁团队。二是着力提升审判质效。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的核心在“分”,目的在“提质增效”,实质是根据诉讼案件繁简、难易程度,适用不同程序进行分流,运用适当的审理方法解决纠纷。三是促进司法程序有机衔接。人民法院在案件处理中,需要依据法定情形确定适用的程序,建立无缝隙的诉调对接机制,积极打造“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四是提高基层法院司法效率。加强基层法院队伍建设,着力打造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司法队伍,全面提升法律政策运用能力、防控风险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科技应用能力、舆论引导能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杨业华、余澜: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呈现诸多新亮点】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业华、余澜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去年10月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与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相比较,主要有诸多方面的新亮点。首先,《纲要》以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全面、深入、系统阐述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这次,《纲要》立足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以及公民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其次,《纲要》在总体要求上继承2001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公民道德建设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的基础上,作了多方面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新阐释,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2001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公民道德建设要大力倡导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带头实践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纲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旗帜鲜明地强调公民道德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观,倡导共产主义道德,始终保持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再次,《纲要》在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和道德规范上有新突破。《纲要》不仅增加了个人品德的内容,把“三德”变成了“四德”,使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更加全面,而且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后面增加了“建设”二字,表述更加科学规范,特别强调了公民道德重在建设。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季昆森:“四链”融合在多功能大循环农业实践中的新思路】

  原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院院长季昆森指出,“四链”,即循环链、价值链、创新链、生物链。“四链”合一、融合发展,可以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是对循环经济理念的深化。在多功能大循环农业实践中,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是最基本的链条。多功能大循环农业不是对农村各种生产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各产业之间循环利用,产生融合发展的放大效应。另外,创建农村生产性服务业是纽带式链条。在实施路径上,可以在多功能大循环农业示范区或一个县内建立多功能大循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研发指导中心。发展农村产前、产中、产后生产性服务业,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此外,信息化也是非常重要的链条,要深入研究和组织实施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把市场信息、技术信息、自然环境变化信息,把分布在各循环圈的数据库集中到信息中心,经过分析研究、归类整理,实时传输到各个循环圈,以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摘编自《中国环境报》

  【钱学明:决胜脱贫攻坚需聚焦解决三个突出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钱学明认为,我们在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解决“绝对贫困”到解决“相对贫困”的承上启下阶段,迫切需要聚焦三个突出问题。一是教育确保。如能在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中,率先把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改为“进城务工子女寄宿制学校”,并提供每周7天全寄宿服务。同时,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以办好初中阶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质量。二是医疗到位。要认真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的具体要求,全面实施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破解体制机制、待遇编制上制约。三是养老完善。建议在“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改革”基础上,加快推进乡村农村医养融合步伐,由乡镇卫生院院长兼任养老院院长,缓解“医院不能养、养老院不能医”的现实难题。通过推进集中居住、分户生活,实现家庭自理、机构服务与社会救助相结合,满足广大农村老年群体对生活照料、医疗服务和亲情关怀等不同层次养老需求。

  摘编自《人民政协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邀请注册|圆梦网 ( 湘ICP备13010336号-1

GMT+8, 2025-5-23 06:53 , Processed in 0.06189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