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开可 杨月)在今年两会的首次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被记者提问了《中国诗词大会》的相关问题;3月7日,5位政协委员就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召开记者会。文化一直是两会上的热议话题。今年,代表和委员们更是“精准发力”,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坚定文化自信带到了两会的现场。 优秀传统文化能否成为永久“网红”? 谁也不会想到,以中国古诗词为主要内容的《中国诗词大会》能够叫好又叫座。很多网友都惊叹,古诗词竟然可以美成这样。其实,不仅仅是《中国诗词大会》,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也让网友领略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魅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时成为“网红”。 成为一时的“网红”容易,怎样才能维持“网红”的长生命力? 让人心悦诚服地去学习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让其有持久的生命力。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坚定文化自信。 其实,文化自信提来已久。自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一词在习近平的公开讲话与文章中出现达10次以上。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这样讲述文化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说:“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2015年11月,在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期间,习近平说:“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在3月2日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据发言人王国庆介绍,去年全国政协开展的91项视察调研活动中,至少有21项与文化文艺有关。此外,今年,全国政协已经安排围绕“坚持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展开调研,还要召开专题协商会。 为何对文化自信如此重视? 习近平曾对文化自信做过定位。他在2016年举行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在纸媒时代,我们对世界的知晓都是通过文学作品。”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编剧刘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个民族的自信是通过文化自信来积淀的,一个民族的力量也是通过文化来传播的”。 《中国诗词大会》圈粉无数。资料图 [责任编辑:杨帆]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邀请注册|圆梦网
( 湘ICP备13010336号-1 )
GMT+8, 2025-7-18 08:43 , Processed in 0.04910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