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圆梦网 首页 看新闻 新闻资讯 查看内容

中国“嫦娥探月”的奇幻之旅

2017-3-2 08:14| 发布者: zhqx| 查看: 377| 评论: 0

摘要: 中国“嫦娥探月”的奇幻之旅导读:探月工程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项工程。前来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月球探测卫星总指挥顾问兼总设计师叶培建1日接 ...

中国“嫦娥探月”的奇幻之旅

导读:
探月工程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项工程。前来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月球探测卫星总指挥顾问兼总设计师叶培建1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将中国下一步“嫦娥探月”的奇幻之旅清晰地勾画出来。

  我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近日已完成绝大部分大型试验,计划于8月进入发射场联合测试,为今年底的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做准备。

  探月工程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项工程。前来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月球探测卫星总指挥顾问兼总设计师叶培建1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将中国下一步“嫦娥探月”的奇幻之旅清晰地勾画出来。

  嫦娥五号“探月三期”收官之战:实现月球取样返回

  2017年,中国航天最大的看点应属嫦娥五号。

  根据计划,我国将在今年11月底前后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月球软着陆及采样返回。这意味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最后一步即将完成。

  叶培建说:“能否成功采样返回,将2公斤的月壤‘打包’回地球,是这次任务的最大亮点,也是最主要的挑战。”

  “嫦娥五号的主要目标是拿到东西。”叶培建表示,相对于嫦娥三号是落在月球上后通过设备探测做月层分析,这次的一大挑战是要在月球重力环境下,通过机械手将第一抔月壤取回。真实环境与模拟环境可能存在误差,因此对精细程度和准确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据了解,这次嫦娥五号将实现四个“首次”,充分展现我国航天能力的重大突破:即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以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如果采样返回成功,将意味着中国人有了自己的月球表面样品可以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月球的状态、温度、物质含量等重要信息,帮助我们对月球有更深入的了解。”叶培建说。

  据介绍,待嫦娥五号顺利完成月球采样返回后,我国无人探月的第一个三步走就此圆满收官。

  “探月四期”大幕拉开:中继卫星将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2007年10月24日18时,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时至今日,中国人在探月路上,蹄疾而步稳。

  叶培建表示,嫦娥五号奔月后,中国探月第四期工程也将拉开帷幕。嫦娥四号和中国未来计划进行的月球南北极探测都属于“探月四期”。

  嫦娥四号预计于2018年发射,将实施世界上第一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巡视探测。

  据了解,由于嫦娥四号将从月球背面开展射频测量,避免了太阳及地球的干扰,该测量也将获得更多以前无法获知的信息。

  “全世界在月球背面还没有一次软着陆,美国、苏联曾各有一个飞行器在月球背面硬着陆,我们决定把嫦娥四号着陆在月球背面的某个地方,如果这个能够实现,将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叶培建说。

  “由于月球背面看不到地球,无法进行通讯,我们将距月球8万公里处打一颗中继卫星以解决通讯问题。”叶培建说,“明年发射嫦娥四号之前,我们将提前半年发射中继卫星到地月拉格朗日L2点,这将是人类第一次在地球和月球间发射中继卫星。”

  “今后,如果外国想去月球背面探测,就可以通过我们的中继卫星获得帮助,这也是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叶培建说。

  中国载人登月探索不止:还需攻克三道技术难关

  “人类一定要走出地球,而月球是离人类最近的星球,我认为中国航天人不会放弃载人登月。”叶培建强调。

  根据《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未来五年,中国将为载人探索开发地月空间奠定基础。

  当前,中国探月工程依然处于无人探月阶段。但无人探月是载人登月的前奏,载人登月是中国航天人多年以来孜孜以求的目标。

  在叶培建看来,无人探月和载人登月具有很高的关联性。“无人探月能为载人登月提供许多资料,尽管无人探月远远代替不了载人登月的技术需求,后者在规模、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都大大超过前者,这意味着未来需要攻克更多技术难关。”他说。

  据了解,目前我国要实现载人登月还需迈过“三道关”:第一是研发出重型运载火箭,能够把人和登月舱送到月球;第二是解决人来往地月的生命保障、安全以及工作条件;第三是进行更多的地面条件建设,确保各项试验都充分验证。

  “这其中,重型运载火箭是最难的也是最迫切的,我们仍和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叶培建说。

返 回

  “火星探测任务在方案上没有‘卡脖子’的难点。”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火星探测器系统顾问叶培建1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已进入初样研制阶段,目前进展顺利。

  作为深空探测中的“重磅”任务,我国首次火星全球遥感与区域巡视探测任务已于2016年1月正式立项,计划于2020年七八月间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火星探测器直接送入地火转移轨道。火星探测器巡航飞行约7个月后被火星捕获,一次实现“环绕、着陆、巡视”3个目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介绍,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将绕火星进行大椭圆轨道飞行并对火星进行全球观测。探测器将搭载用于火星全球遥感的相机、探测火星地下浅层结构的雷达等13台科学载荷,对火星的形貌、土壤、环境、大气、水冰分布、物理场和内部结构进行探测。

  “在综合考虑了火星地形地貌、气候和光照等条件后,初步在火星的北纬25度选定两个备选的着陆点。”叶培建说,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后进入火星大气,经过气动外形减速、降落伞减速和反推发动机动力减速,最后下降着陆在火星表面,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始火星表面巡视探测。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记者白国龙、周文其)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火星探测器系统顾问叶培建1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正在为探测包括小行星、木星等在内的天体做准备。

  “探索小行星的科学意义很大。”叶培建说,小行星是太阳系在45亿年前形成初期遗留下来的产物,通过获取小行星材料,分析其结构成分,可探索太阳系的形成和地球生命起源等科学问题。

  据叶培建介绍,人类已知的近地小行星约有9000颗,其中不少富含黄金、铂金等矿物,可作为人类开发矿产资源的下一个目的地。美国和欧洲的一些企业正准备开发小行星。

  小行星探测已被列入我国未来深空探测工程的四次重大任务中。小行星探测计划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完成之后实施,目前正在做准备,解决探测小行星的选、探、控、用四大问题。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记者 周文其、白国龙)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月球探测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1日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中国探月第四期工程即将拉开帷幕。

  按计划,嫦娥五号将在今年年底完成探月“绕、落、回”的最后一步,届时,我国探月三期的目标就已全部完成。然而中国进一步探索月球的步伐不会就此停止,紧随其后的嫦娥四号计划于2018年发射。

  在叶培建看来,嫦娥四号和中国未来计划进行的月球南北极探测都属于探月第四期工程。他认为,探月四期的主要目标任务包括开展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月球南北极探测、建立无人的月球科考站,让着陆器、机器人和地面上的人更好地联合工作等。

  “探月四期,中国的探测器将落在月球更多的地方,探测更多的东西,有更多的机器人参与进来。”叶培建说。

  我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目前已完成绝大部分大型试验,由于任务复杂,计划于8月进入发射场,进行多项单器、两器、四器联合测试,为年内的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做准备。

  这是前来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月球探测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1日告诉新华社记者的。

  嫦娥五号将实现中国开展航天活动以来的四个“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以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叶培建表示,嫦娥五号主要包括轨道器、返回器、上升器、着陆器,作为我国目前研制的最为复杂的探测器,它的采样、起飞上升、交会对接等任务环节是此次任务最主要的挑战。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记者周文其、白国龙)中国自2007年发射首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后,至今已成功发射嫦娥二号、嫦娥三号。今年计划发射嫦娥五号,未来还有嫦娥四号、嫦娥六号。中国月球探测器家族中,这六位“嫦娥”各有啥不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月球探测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1日向新华社记者做了介绍。

  嫦娥一号,2007年10月24日发射,圆满完成一期“绕月”使命后于2009年3月受控撞月。它获得了120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三维月球地形图等成果和大量原始科学数据。科研人员据此编制了中国首幅月球虹湾区域的地质图和构造纲要图。

  嫦娥二号,2010年10月1日发射。作为嫦娥三号先导星,嫦娥二号获得了世界首幅7米分辨率全月图,对嫦娥三号验证了部分关键技术。在拓展试验中首次从月球轨道出发飞赴日地拉格朗日L2点进行科学探测。在距地球700万公里处实现了对图塔蒂斯小行星的飞越交会探测。目前,嫦娥二号已经成为太阳系的小行星,围绕太阳做椭圆轨道运行。

  嫦娥三号,2013年12月2日发射,12月14日实现月面软着陆,完成探月二期“落月”使命;12月15日,巡视器驶离着陆器到达月面,实现着陆器和巡视器两器分离,两器互拍。随后着陆器开始就位探测,巡视器开展自动巡视勘察。目前,嫦娥三号着陆器依然在工作,已刷新国际上探测器月面工作最长时间记录,巡视器则已停止工作。

  嫦娥四号,预计于2018年发射,将实施世界上第一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巡视探测。同时,中国会提前半年向地月拉格朗日L2点发射一颗中继卫星,为地球与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提供中继数据通讯服务。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邀请注册|圆梦网 ( 湘ICP备13010336号-1

GMT+8, 2025-5-25 02:30 , Processed in 0.04387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